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

【十年政綱】六、科技

凌晨2:35

科技

壹、趨勢與挑戰

身處於變動中的世界,台灣因此面對各種新的挑戰。網路時代無時差的資訊與文化傳遞,持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模式和市場的商務型態;全球性的暖化與氣候變遷,也使我們暴露在各種災害的威脅中;國際政經情勢牽引能源供需變化,導致能源價格不斷高漲,牽動國家的能源安全與產業變化;此外,在高齡少子化等社會結構的轉變過程中,國民的健康、安全與生活便利需求亦明顯增加。面對全球局勢與社會趨的劇烈變動,台灣的科技發展必須承擔起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角色。

科技創新必須落實到產業發展中。面對經濟全球化及中國崛起的趨勢,以OEM、ODM為主的台灣製造業,由於部分高階先進技術受制於先進國家,加上新興國家在技術與人力的強力競爭與替代,過去極具競爭力的產業模式,已不能支撐台灣未來高質化與產業均衡成長的需求。台灣代工產業未能轉型成高附加價值的創新產業,也導致產業大量外移,失業率持續攀升。因此,台灣亟需善用本身的特性與優勢,為後代發展出一套與農漁、資訊通信、交通運輸、商業服務、文化藝術、生物科技、教育、社會福利、國防安全、國土規劃等各種政策相互配合的創新研發體系,並針對台灣區域特色塑造「區域創新產業聚落」,提供良好環境,鼓勵企業進行創新布局,更要以支持廣大中小企業的創新研發,來帶動下一波產業與就業的成長。

人才培育是支持傳統與高科技產業創新成長的關鍵。要保持台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,我們要善用高密度的科技人口、資金與高教育水準的國民,來發展科技研發產業。政府和科技社群必須鼓勵與生活結合的創新研發,並創造理想工作機會給年輕人,讓科技社群培育的人才,除了少數繼承科技研究工作外,更多人能夠投入各行各業,發揮所長。此外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,也應提供知識與技能訓練給需要轉業的勞工,讓國人適才適所幸福就業。

科技發展也需要有效的管理模式。台灣科技資源的投入與產出間,缺乏效率的連結,政府對於科技發展願景、策略、推動措施與預算配置,沒有強有力的評估機制與支援系統,來進行必要的橫向分工、連結以及後續的考核與精進;導致計畫遠景與目標雖符合國際趨勢,但執行重點與強度卻無法創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產業。我們必須重新檢討政府的科技研發體系,包括科技預算的編列、分配、計畫之執行與成效評估;並且更有效的應用全國的研發資源,不再偏重於強化公部門研發機構的能力,要能使各級產業的研發能力全面提升,突破目前面臨的瓶頸。

我們更必須思考,如何創造符合生活需求的科技發展。過去二十年,資通電子產業蓬勃發展,但也導致科技研發與補助過度集中,其他與民生相關的科技領域成為相對弱勢,尤其是接近國民需求、跨人文領域的生活科技,並沒有長期的規劃與佈局。持久的科技投資不平衡,造成人才的流失,也阻礙產業的創新與國際競爭力,不利於國家發展。展望未來,必須改變科技發展的思維,讓科技產業發展符合人民的生活需求。攸關台灣未來發展及人民生活的關鍵領域,如公共安全、節能技術、人口變遷、人文藝術、健康醫療、糧食安全、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育、生物多樣性研究等領域,值得投入更多研發資源;並讓人文藝術的創意與工程科技的專業相互激盪,創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台灣文化特色產業。



貳、核心理念

面對複雜的情勢變遷,台灣必須運用與整合跨領域的科學、技術與人文素養,來回應全球社會、經濟與環境發展所衍生的複雜議題,以科技開創台灣的未來
我們的願景,是在追求國際科技競爭的同時,更加關注整體國人生活與生存環境的品質;因此科技的發展方向與資源配置,應該回歸到社會的整體需求,以提升人民幸福感為依歸。未來科技發展最關鍵及革命性的觀念,將在於翻轉台灣過去過度注重代工製造的產業政策思維,改從知識經濟、創意與文化、及永續發展的層次,重新打造新智慧生活所須的科技架構。

參、政策主張

一、  結合科技、文化與創新服務,發展在地生活科技產業:
1.     建立機制,調撥科技資源,落實在地生活科技產業之研發;並投入資源促成科技服務業的全面發展。
2.     持續強化投資,維持資通科技大國的優勢,並繼續應用資通科技協助傳統產業升級、提升產值。
3.     以台灣特殊的多樣、多元在地生活與文化為核心,建構永續發展的應用科技與綠色經濟模式。
4.     透過政府研發資源補助,以地方產業聚落為主體,配合地方政府整合鄰近學校及研究單位形成聯盟,創造全新的研發體系,扶植新創事業並創造在地就業機會。
5.     建立機制並提供資源,提升各在地研究機構的研發能量,結合在地特色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特有產業,同時調整過度偏重北部的產業政策,提升傳統產業的能力,增加在地就業機會。
6.     針對現有科技產業,積極投入發展核心技術與平台,同時應用政府科技研發經費,誘發產業參與;並訂定明確公平的規則,讓市場機制自然運作,共同提升現有科技產業的競爭力。

二、   強化科技研發架構,調整科技預算分配機制:
1.    鼓勵公民營企業參與科技研發,並重新檢討政府研發經費在基礎、應用與技術開發的分配比例。
2.    調整建立跨部會科技預算分配與協調機制,強調政府一體,修正各單位的本位主義。
3.    建立與在地經濟結合的人才培育及科技研發體系,引進科技創投基金並強化相關法源基礎,落實以科學技術促進國家產業發展,全面發揮大專院校的科研實力。
4.    檢討政府研發資源配置,不再偏重於公部門研發機構,加強在地研發基礎建設,使在地產業得以應用政府資源。

三、   建構明確、公正、透明的科技研發成效評量系統:
1.    建立科技研發成果評量系統(包括專業人力),針對公部門研發體系執行政府科技研發計畫的成效,以實在績效為評鑑基準給與客觀考評,同時建立成效獎懲與淘汰機制。
2.    明確訂定研究型大學與技職院校的任務,使追求學術卓越與建構職能專長的體系能齊頭並進;調整對於大學教師和科技研究人員的考核與獎勵標準,摒除學術論文至上的迷思。
3.    利用現有科技促進政府公務透明化,提高公務系統的運作效率;並利用網路架構,強化人民與政府間的溝通,提升民主參與。

四、   應用科技提升公共安全,並強化能源自主:
1.    善用創新知識,加強氣候變遷的預測和監測系統,降低天災的傷害。
2.    強化地質、地震、土木、建築的規範標準與技術,協助現有核電廠、危險建築及公共工程等防震補強。
3.    善用科技協助國土規劃,並發展水資源相關科技以確保用水供應無虞。
4.    以「潔淨科技」為發展主軸,建立符合節能、減碳的永續經濟。獎勵個人與企業,全力以創新科技提昇能源使用效率,並發展節能科技與再生能源科技,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。

五、   用科技建立健康醫療及食品安全體系,並妥善因應人口結構改變:
1. 推動並強化健康醫療服務及疾病預防措施,結合資訊科技、醫療資訊與健康管理,推動慢性與退化性疾病相關治療之科技計畫。
2.    推動生技產業發展,鏈結生技產業價值鏈。
3.    運用科技落實食品履歷制度,提供消費者充足的資訊來確保食品安全。
4.    結合科技、醫療、社會科學智能,滿足國民福利與健康需求,以因應少子化和高齡化後之新社會結構。
5.    善用科技人才,建構以資通訊科技為基礎的社會福利制度。

六、  應用創新科技能量強化國防實力:
1.    發揮全國公、私部門的研發能量,推動迫切需要的國防科技研發,以強化國家自主防禦能力,並帶動創新尖端科技的發展。
2.    建構機制,將從事國防科技研發之機構的研發能量釋放,協助公、民營產業發展創新產品。

七、   應用科技能量強化國際交流:
1.    持續提升學術研究環境與生活環境並採取彈性薪資,吸引世界一流研究人才,發展具原創性的基礎科學與應用科技研究領域,孕育相關研究人才及領先世界的研究團隊。
2.    建設國際人才科技城,以既有的基礎(如雙語學校、鄰近之研究教育、國家實驗室、科學園區等),有計畫地投入軟、硬體及文化建設,建構國際科學村。
3.    透過將大型實驗設施及相關研發能量釋放,協助發展中國家推動科技研發,消彌數位落差。
4.    善用台灣在地質與生物的多元、多樣特色,及特殊環境,提供國際共用,共同推動尖端科技、及防救災科技的研究發展。




0 Responses to “【十年政綱】六、科技”

張貼留言

技術提供:Blogger.